近日,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、广东省水利厅指导,广东省出版集团与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,花城出版社、花城文学院承办的“逐梦珠三角,水润大湾区——长篇报告文学《脉动大湾——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》研讨会”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。
《脉动大湾——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》。
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,以及梁鸿鹰、徐可、李朝全、杨晓升、王国平、张从联、王辉等有关专家,广东省水利厅、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代表和作者赵川出席本次研讨会。会议由花城出版社社长、《花城》杂志主编张懿主持。
还原“超级水利工程”建设过程
大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,水系发达、降雨丰沛。然而在四十多年来,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,成为一个新型崛起的城市群,长期面临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。深圳更是与北京、天津等老牌缺水城市共列“全国七大最严重缺水城市”。
在此背景下,大湾区“超级水利工程”——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。该工程是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、国家水网骨干工程,是纳入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《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》《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》和广东省“五纵五横”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的重要项目和水利基础设施。
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,东至深圳公明水库,沿途输水至广州高新沙水库、东莞松木山水库、深圳罗田水库,以地下深层隧洞形式穿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。工程由一条干线、两条分干线、一条支线、三座泵站和四座调蓄水库组成,其中包括新建的广州高新沙水库。
《脉动大湾——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》作者赵川深入工程建设一线,采访了200余位重要亲历者,积累原始田野笔记逾百万字、电子影像及视频近100G,真实还原这一超级工程的建设过程,深度讲述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的生态智慧水利故事,深情刻画一批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“时代楷模”的奋斗者群像。
《脉动大湾——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》精选版首发于《人民文学》杂志2024年第1期,单行本由花城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。
“这本书里,每一章每一节都有作者的脚印在里面。很多人认为面临大量选材是一个困境,但我觉得这时候应该祝贺写作者有大量的素材可以选择。”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表示。
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。
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认为,作品对水利、大国制造、工匠精神的提炼过程中有很多关于大型设备和水利规律的描述。水利对整个民族的意义是非常大的,怎么发挥水之利,发挥它的最大极限,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、创造力和奉献精神。这部作品有很多可圈可点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的地方。
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。
勾勒众多劳动者群像
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表示,该书题材非常独特,一般修水利工程都在地面上修,而珠三角配水工程是在地下修,这很吸引人。“它跟港珠澳大桥一个地上、一个地下,一个是大家肉眼能看见的,一个是肉眼很难看见或者看不见的工程,两个工程相映成趣,非常有意思。”
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。
在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晓升看来,赵川描写了从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工程师、施工技术人员到普通工人等众多劳动者群像,挖掘了工程成功的秘诀和内核,从而提升作品的说服力,也增强作品的力度和深度。
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晓升。
“社会对水利人的理解和了解也不是太多。”水利专家、广东省水科院副总工程师张从联介绍,水利工作者给人的形象一般都比较朴实,经常冲到最前线,跟水、土、泥巴和钢筋混凝土打交道。这本书对于提升水利工作者的形象、增强水利工作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非常有意义。
水利专家、广东省水科院副总工程师张从联。
工程专家、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辉则期待,这部作品能让更多人了解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。“我初读的时候还没有感受到文学乐趣,反复阅读后发现自己已经是书中的人物,这让我非常感动。”
工程专家、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辉。
“这个工程团队是我从业三十多年以来遇到的最令我感佩的队伍。”作者赵川表示,时代楷模群体是全国重大先进典型,但他们也是普通人,只是想把工作做到极致。“我作为一个新闻人、一个作家,我的理念是回归到人,写普通人的故事。”
《脉动大湾——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》作者赵川。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陈诗泳
【图片】受访者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