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1日,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北京策划·主题论坛”系列活动在北京郎园Station正式拉开帷幕。
首场产业论坛围绕“电影产业变局下的立与破”这一主题,由黄建新、王长田、陈冲、龚宇等知名电影人结合当下全球电影产业所共同面临的全新格局,研讨风起云涌下的业态更迭与行业创新。
自Sora模型诞生以来,人工智能与电影产业之间的认知距离被逐渐拉近,电影工业化3.0即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。论坛主持人、知名影评人周黎明率先抛出提问:当AI浪潮滚滚来袭,电影产业的未来将通往何处?
“AI是一种技术,一种工具,就像(电影的载体)从胶片到数字,传播从影院到依托互联网,我们总是把技术当作工具,但对内容也会有影响。”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分析了AI将为电影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。
王长田认为,AI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于提高电影制作效率以及降低电影成本。提高效率这一点在动画电影领域表现将更为明显,“动画(电影)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能不足”。消极影响则是可能会让独特的创意和独有的审美变得越来越稀缺,而在电影产量增加后,同质化竞争也将加剧。
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则表示,AI时代会比大家想象中来得更快,但目前还没有AI能生成直接用于大银幕放映的影像内容。
爱奇艺创始人龚宇认为,AI的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双刃剑。过往一些年轻电影人可以跟随著名导演、编剧在实践中积累创作经验,但AI技术的飞速发展,是否会导致一些对经验要求不高的岗位被人工智能直接替代?但相反的,年轻电影人也可以通过AI去创作一部完整的高质量作品,拥有更大的创作自主权,这在AI出现之前是很难想象的。龚宇表示,总体而言,AI的发展会帮助影视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“这个发展是创新驱动的”。
作为一线创作者,知名导演、编剧、监制黄建新建议主动拥抱AI。他认为,电影是一种技术发展的产物,从胶片到数字影像,从短片到长片,从无声黑白电影到3D大片,电影工业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源于技术革新。“技术是电影的支撑和原动力,AI是一个好东西,我们与它建立一个好的关系是有好处的。”
知名演员、导演、编剧陈冲则分享了自己对AI的思考和困惑。“如果AI生成了我年轻时的面貌、行为,它会不会腐蚀了我对过去的记忆?”她认为,AI生成的形象和作品将对人类的洞察力产生冲击,尤其是对于真假的认知,“它会不会取代我们的想象力?”
陈冲表示,目前最重要的应该是“去思考和懂得这个新工具能为我们做什么,我们在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又失去了什么”。她认为AI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发展必定是有帮助的,但人类艺术的独特美感也是很难被模仿和取代的。同时,AI技术目前还未达到完整生成一个故事片的水准,只能作为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。影视行业依然需要优秀创作者的创意和经验,才能生产出更多的好故事、好内容。
南方+记者 张思毅